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

孩子說「不要」,其實是一種「進步」!2歲叛逆期,父母一定要堅持3件事

「這個不要、那個也不要,我的小甜心怎麼一過了2歲就變成大魔王?」面對孩子人生第一個叛逆期,身為父母的你,一定要做好哪些準備?快來聽聽醫師的建議。
孩子說「不要」,其實是一種「進步」!2歲叛逆期,父母一定要堅持3件事

 

2歲後,孩子會開始故意挑釁父母

孩子的成長比你想得更有意思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指出,2歲前認知發展尚未成熟,但2歲後認知與語言快速發展,對身體的掌控進步很多,孩子發現自己可做越來越多事,相當開心,這時為了想要自給自足做一些事,會開始挑戰父母的想法,也會出現許多莫名的堅持。

叛逆期,某程度上等於進步期

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期出現在2至3歲,第二次則為青春期。2歲後因認知與身體的發展正在進步,才會出現反抗行為;因此認知發展不足、遲緩的孩子,叛逆期會來得比較晚,因為要能挑戰父母,也必需有足夠的認知與語言發展,以及自主意識,才會出現這種行為。

 

孩子皮,等於聰明?

劉黛玲醫師認為,家中寶貝很「皮」,也是一種進步,表示認知夠才能挑釁他人,某程度上要能察顏觀色,才能做出這些行為。

 

「不要」掛嘴上,歷時半年至一年

2歲兒常見令父母頭痛的行為,包括喜歡說「不要」、情緒化、愛生氣、故意唱反調等,一般2歲孩子多少會想有一些自主權、想反抗,但也有些孩子天生特質較溫和,在叛逆期個性起伏不會那麼大。

叛逆期何時會結束?劉黛玲醫師分析,每個孩子狀況都不同,大多歷時半年至1年,大約在4歲以後,多數孩子較能配合一些規則和規矩。

 

面對難搞2歲兒,父母須堅持3件事

教養2至3歲的孩子,爸比和媽咪盡量不要對孩子做哪些事?哪些原則一定要堅持呢?

不碎念!對孩子說到做到

「大人很愛說,你怎麼樣,我就怎麼樣…可是都沒有做到!」劉黛玲醫師提醒,父母不要對孩子說太多重覆的話,實際卻沒有做到,這是沒有意義的!譬如:「你玩具再亂丟,我就把它丟掉。(最後也沒丟)」、「如果不穿外套,就不能出去玩。(最後還是出去玩)」這些碎念孩子的話,若父母無法說到做到,都是沒有效果的。

給他選擇權,但選項要明確

通常孩子說「不要」是為了挑戰父母,如果大人用氣話和情緒以對,會模糊孩子學習的焦點,使他記不清前因和後果,在這階段,當孩子情緒上來要先做安撫,冷靜後再給他簡單、明確的指令和選擇。

例如,孩子跟兄弟姐妹搶玩具,明確、堅定地告訴他:「搶玩具就不能玩,反之便能繼續玩。」如果孩子選擇前者,就把玩具收起來。

再舉例,準備出門時,孩子一直堅持不要穿外套,給他兩個明確的選擇和指令:一個是穿外套出去玩,另一個為不穿外套不能出去玩。如果跟孩子碎念、說太多,不但易模糊焦點、現場一團亂,孩子下次也會忘記,落入重覆的循環。

讓孩子體驗選擇的結果

劉黛玲醫師進一步說明,如果孩子選擇不穿外套,父母就要有決心,今天真的不出去玩,給他的選擇,必須真的做得到,不能退讓;如果做不到,選項便失去意義。

所以父母給孩子選擇權前要先思考,這些選項必須在能掌控範圍內,並設定界線任其自由選擇,孩子才會想接受。但,安全的底線及危險行為不能妥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