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

親子關係的無形殺手,向語言暴力Say No!

前陣子網路上流傳一部影片,製作團隊邀請路人坐在椅子上,被其他演員圍繞著,演員們開始口出惡言,謾罵父母在教養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負面語言,坐在中間的人開始感受到心理壓力,有些甚至還掉下眼淚。這部影片重新喚醒人們對於語言暴力的意識,即便是成人也難以承受的言語攻擊,在孩子身上豈非更無法授受?
親子關係的無形殺手,向語言暴力Say No!

 

使用「語言」作為溝通媒介,是社會上再自然不過的現象,因此,多數人不太留心語言所能引發的力量及影響。將這此狀況聚焦於親子關係上,有些父母的理解認知中,對語言暴力並無太具體的概念,因而經常性且不小心對孩子投以語言攻擊。反之,倘若父母的認知架構、經驗中具備語言暴力相關認定,便能減少在「不小心」的狀態下,透過言語攻擊孩子。

Watch out!語言暴力知多少?

多數人對語言暴力的基本概念僅為較為嚴重的語言,譬如大聲對孩子吼叫、謾罵,其實除了這些激烈的表現之外,冷言冷語、嘲諷等語氣都是超過父母認知範疇的暴力攻擊。

無法逃離的關係特性

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趙舒禾說:「所謂語言暴力,即為透過口語,使用威嚇、謾罵、詆毀、嘲笑、侮辱對方等攻擊性語言,特別之處在於施予、授受語言暴力的當事人們,通常在關係上會具備一種難以分離的特性,給予語言暴力的特權,當攻擊發生時,只能屈辱接受。」例如:親子間的特性使孩子不易逃離語言暴力的環境,只能被迫接受。

語言暴力範疇

一般社會大眾的基本素養,可以明白惡意的咒詛、訓斥會對孩子造成傷害,因此,在教養過程中多會避免。然而,如貶抑的批評等負面語言,卻不容易留心到。趙舒禾博士提到,語言暴力的範疇相當廣泛,特別有以下幾項會傷害到孩子的說話方式需要特別注意:

出口批評

父母在教養過程中,為了提醒孩子「不去做」某些特定的事,會以出口批評的方式來達到制止的效果,例如:孩子一直吵著要吃零食,有些家長可能會回應:「你已經這麼肥了還要吃!」。

挖苦、冷嘲熱諷

面對孩子無法如期達到期望,父母有時會語帶挖苦,類似的語言如「這不是本來就該做的嗎?這樣你就覺得滿意了?」

影射

孩子雖然年幼,卻相當靈敏,當成人投以影射言語,像是「有人真是跟他爸爸一樣懶惰」,孩子其實能感覺到自己正在被批評。

耳語

趙舒禾博士表示,許多家長會有意無意在孩子旁邊評論他,有時候以為孩子沒在聽,有時候明知孩子張開耳朵卻故意評論。舉例來說,媽媽在和朋友講電話時,孩子在一旁玩玩具,媽媽對著電話另一頭的朋友說:「你們家孩子真乖,不像我們家那隻,教都教不會」。

戲弄、嘲笑

許多成人覺得無傷大雅的玩笑話,聽在孩子耳裡卻是難以承受,可能的狀況:孩子上完廁所,忘了擦屁股,成人便戲弄:「你這樣屁股會爛掉喔」;又或者成人故意拿孩子尋開心,拿著巧克力問小朋友:「要不要吃?啊我忘記了,你還太小不能吃,好可惜喔」等。另外,常見的語言暴力還包括以權勢方式拒絕孩子,讓孩子感覺不被接納,像是轟走孩子、要求他們「走開、自己去玩、嫌煩」等,都是會傷害到孩子的方式。趙舒禾博士提醒,父母說話時的神情及語氣,與是否構成語言暴力息息相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