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

寶貝總跟阿嬤、保母黏TT... 別讓孩子成為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

許多職業媽咪都會碰到親子關係疏離的問題。如何與孩子培養感情,讓孩子願意主動親近自己?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?平常與孩子互動要把握哪些原則?
寶貝總跟阿嬤、保母黏TT... 別讓孩子成為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


難道職業媽媽的原罪就是親子疏離嗎?來看該如何培養親子關係,讓孩子願意親近自己!

 職業媽咪的5個困境

困境1.親子關係疏離

專家解讀:

親子關係疏離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良性互動;當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充分的愛與關懷,自然會與父母漸漸產生隔閡。皓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廖靜芳表示,此時應該想辦法與孩子增進親密感,媽咪可以在洗澡、餵奶、換尿布時輕輕撫摸、按摩孩子的身體,或在睡前輕拍孩子的背哄他入睡。若時間允許,媽咪可以每天設定一個或多個時段固定和孩子聯絡(打電話或視訊)、與孩子互動,讓孩子感受到妳滿滿的愛與關心,這也是拉近親子距離的一種方式。

此外,與孩子相處時應該儘量營造正向互動氛圍。當孩子發現「和媽媽在一起很快樂」、「和媽媽在一起好有趣」,自然就會想要與媽媽有更多互動。建議媽咪不妨設計一些親子之間專屬的小遊戲,比方躲貓貓、扮家家酒等,讓孩子與妳產生正向連結,彼此關係就能夠靠得更近。

 

困境2.對孩子產生補償心理

專家解讀:

不少人因為沒時間陪孩子產生愧疚感,轉而用物質彌補孩子的需求,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。然而,這種「用金錢折抵陪伴」的方式會讓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,孩子會以為「給我物質的人才是愛我的人」而忽略愛並非只有物質給予一種形式。久而久之,孩子對物質的慾望會愈來愈強,一旦需求無法被滿足就可能出現偏差行為。廖靜芳指出,對孩子有補償心理的父母除了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,平常也會不自覺順從孩子。但這種「不管教」只會養出一堆媽寶、爸寶,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並不是好事,許多孩子甚至可能因為這種不當的教養方式而走上歧路。媽咪在托育前應該做好心理建設,不要因為將孩子託給他人照顧就有罪惡感,畢竟能夠自己照顧就不會托育,不需要為此感到自責或愧疚。

 

困境3.給孩子過多協助和介入

專家解讀:

許多職業媽咪為了節省時間常會幫孩子代勞,但這麼做會讓孩子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,將大人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,逐漸養成依賴的習慣。提醒媽咪,即便趕時間也要耐住性子讓孩子獨自完成該做的事,不要急著插手。

 

困境4.孩子產生情緒問題

專家解讀:

有些人把小孩托給公婆或保母,週末才將小孩接回家,孩子往往會因為重複面對分離情境而產生情緒問題;有的孩子會賭氣、故意不理睬父母,分開時冷漠地說再見;有的孩子則會變得很黏人,每次與父母分別都大哭大鬧;有的孩子一看到父母就會不好意思地跑去躲起來。廖靜芳提醒,無論孩子多小,與孩子分離前都要和孩子充分溝通、讓孩子做好分離準備。此時可以向孩子說明分離的理由(為什麼爸爸媽媽要把你托給其他人照顧)與未來的計劃(等長大就可以回家住),再告知孩子分離的時間以及什麼時候會來接他,最後讓孩子知道當他們想念爸媽時可以怎麼做(譬如抱著媽咪送的布偶、打電話或視訊),透過這些方式降低孩子的負面情緒。孩子一旦有了準備,情緒波動相對會變得比較小。

 

困境5.教養時衝突不斷

專家解讀:

職業媽咪一方面要處理家事,一方面要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,往往沒有多餘時間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導,以致於一旦發現孩子行為舉止出現問題,就會想要趕快把孩子教好。但俗話說「呷緊弄破碗」,不斷糾正孩子的行為,只會將孩子的心推得愈來愈遠,孩子也會變得愈來愈不聽話。廖靜芳建議,職業媽咪最好每天空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,與孩子一起遊玩、看書、說故事,以此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形以及心理狀態,藉此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和行為;先與孩子建立正向互動,讓孩子喜歡與妳親近、願意聽妳的話,之後再循序漸進教導孩子適當的行為和規矩,如此就可以減少親子間的不愉快。

 

非主要照顧者 仍可建立穩定依附關係

0~2歲孩子其中一項發展任務就是與父母建立依附關係。所謂的「依附關係」指的是孩子可以與一個重要他人建立親密而特殊的情感連結。安全的依附關係可以讓孩子有能力忍受與「重要他人」分開並主動探索環境、發展對自我的信任和價值感。一般來說,孩子建立依附關係的對象大多是母親,但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將孩子交由其他人照顧,這些照顧孩子的人就會變成孩子的主要依附對象。不過,當孩子建立依附關係,就會將此依附關係迅速擴展到其他家人身上、開始與其他人建立關係,1歲半左右的孩子大概可以和2、3個人建立依附關係,所以即便把孩子交給他人照顧,母親還是可以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。

 

隔代教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