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

寶寶的哭聲在透露… 育兒第一年12種關鍵啼哭

別以為寶寶的哭鬧都是毫無邏輯可言,據統計92%的哭聲都有著不同的意義。此外這些哭聲也會隨著寶寶遭遇到的不同情境,變化出各種音量、頻率及代表含義。別再為寶寶哭鬧而驚慌失措,只要抓準不同種類的哭聲特色,就算是菜鳥爸媽也能輕鬆秒懂寶寶心思!
寶寶的哭聲在透露… 育兒第一年12種關鍵啼哭

非哭不可的4大理由

寶寶哭鬧不休確實令爸媽心煩意亂,但在急著要他們住口不哭前,我們或許可以重新換個角度看待「哭」這件事。事實上「哭」對於寶寶來說並非毫無益處,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寶寶不懂得哭才是個大問題呢!
 
出生第一哭越大聲越健康
每個孩子來到世上最重要的第一件事,並非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,而是有無使盡全力大哭。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,都是透過胎盤由母體供給氧氣進行呼吸,一旦離開母體後這樣的通路便會被切斷,此時則必須依靠自己進行呼吸。因此新生兒在呱呱墜地後都必須透過哭的動作,讓自己的肺部能夠順利張開而進行呼吸。王杰凱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羅士軒表示,許多爸媽總疑惑為何寶寶出生時總是在哭而不是笑,其原因並非是恐懼或討厭這個世界,而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反應,更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力象徵。一般來說所有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,醫師便會透過一個評量指標,從新生兒的反應、脈搏、心跳,四肢⋯⋯等項目進行健康評估,其中的反應項目就包括以寶寶的哭聲來進行。比方說從寶寶的哭聲有無宏亮,就能夠衡量出寶寶的成熟程度及活動力是否良好(如:足月產的嬰兒哭聲叫宏亮;早產兒的哭聲較微弱),甚至能從寶寶的哭聲狀態中發現疾病的徵兆,像是呼吸系統有問題的孩子,通常在出生時的哭聲總是又小又弱。因此寶寶的第一聲哭,除了確定他們能否順利自行呼吸外,更是小兒科醫師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的關鍵指標。
 
 
育兒時最不可缺的需求訊號
在寶寶尚未有語言發展能力前,懂得以哭表達自己的需求及狀況,便是他們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。此外對於主要照顧者(如:爸媽、褓姆)而言,由於無法從更多的訊息中得知寶寶的需求,因此哭聲則成為辨識孩子不同需求及狀況時的重要訊息。透過哭聲我們能夠臆測寶寶現階段的需求,甚至是確認他們目前的作息狀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據(如:尿布濕、肚子餓、身體不適⋯⋯等狀況),因此哭便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判斷指標。羅士軒副院長提醒倘若寶寶出生後總是不哭不鬧,千萬別暗自竊喜自己的寶寶比較好帶好照顧,其背後可能隱藏著健康的危機。像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孩子,在出生後總是相對於一般嬰兒來得安靜,且表情通常都呈現較為痴呆的狀態,甚至在飢餓、排尿前後都不會有哭鬧的現象。若是爸媽缺乏如此的「少哭」警訊,除了可能導致孩子的生長發育出現遲緩外(如:身高、體重皆低於正常值),對於日後的各階段能力的發展(坐、站、語言⋯⋯等能力)勢必也會有所影響。
 
 
除了宣洩情緒外更是種簡易的寶寶運動 
科學證實哭泣對成人而言,無論是心靈或是健康都有極大益處。對寶寶而言也是相同,透過哭除了能夠宣洩寶寶的壞情緒外,也能夠讓他們得到一個不錯的運動機會。羅士軒副院長表示對於尚未滿三個月的寶寶來說,絕大部分的哭都是用來表達基本的生理需求(如:肚子餓、尿布濕⋯⋯等),直到寶寶成長約莫至四到六個月後,他們便會開始透過哭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反應,像是感覺不安及恐懼時便會透過哭聲吸引爸媽的關注。因此建議爸媽在面對寶寶不同的哭鬧狀況時,若確認並非是身體不適或生理需求的哭鬧,我們則無須太過驚慌地急著哄抱寶寶,甚至可以偶爾讓他們適度地大哭(約莫10分鐘內),再以輕拍、詢問的方式進行安撫。如此作法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太嚴重的負面影響,反而能夠讓尚未進入翻身、坐、爬⋯⋯等階段的寶寶,在哭的過程中做個簡單的肺活量運動!
 
 
語言發展能力從哭開始
哭聲對寶寶的重要性,除了表達自身的生理需求及狀態外,更是他們面對外面世界溝通的第一種語言。以剛出生四週至六週的新生兒來說,他們對身旁事物的感知能力尚未發展健全,因此他們大多數的哭都只與生理需求有關。不過當寶寶成長至四到六個月後,除了生理需求也逐步邁向穩定外,視覺、聽覺及肢體能力也開始進一步發展,同時他們也開始會對周遭事物進行觀察,甚至產生好奇心及想要探索的動機,此時寶寶的哭聲意義也開始悄悄出現不同的變化。從單純表達生理需求,轉而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特殊意義,(如: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搭配哭聲表達自己的想法;以哭鬧的方式想要引起他人注意、哄抱),甚至當寶寶成長至一歲後,「哭」除了可以表達他們現階段的情緒及需求外,更可以說是他們向爸媽撒嬌、討拍的一種表達技巧及方式。兒童語言開發師柯佩岑更進一步指出,寶寶的語言發展是漸進式的,必須透過不同階段的表達練習,才能夠逐步精熟語言表達的能力。從出生便能以最本能的哭聲進行表達,伴隨著不同階段的成長變化,再進一步將哭的表達轉化成,以肢體動作搭配聲音(如:以手指或推開、簡易的單音、單詞)進行溝通,最後才能夠逐漸學會以完整句子進行口語溝通。

 

生理X心理X行為 讀懂寶寶的「哭」語錄

在尚未讀懂寶寶的「哭語」前,每對新手爸媽肯定視哭聲如夢魘,甚至質疑自己為何無法搞定哭鬧的孩子,難道是自己的育兒學分有待加強嗎?柯佩岑老師建議別急著否定自己的努力,由於孩子的哭聲都有其發生原因,因此找出寶寶究竟為何而哭,即是停止繼續哭鬧的關鍵所在。然而解讀孩子的哭聲種類並不難,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生理、心理及行為三面向中,歸納出不同型態、特色的9種常見哭聲類型。
 
4大常見生理類型的哭
1. 給我ㄋㄟ ㄋㄟ其餘免談!
處飢餓狀態的寶寶並無太多力氣,因此總是哭一下又停一下,且哭聲音量通常都不會太大,音調上也會呈現較低鳴的表現。此外處於飢餓狀態的寶寶,在大哭時通常都會伴隨著吸吮的嘴型動作。
 
2. 我的身體好像有點不舒服⋯⋯
病痛會讓寶寶的身體產生不適感,因此當您發現寶寶所發出的哭聲頻率較高,甚至有點像尖叫的狀態時恐怕要提高警覺留意,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孩子所發出的求救訊號。建議先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態,查看是否有出現任何疾病或不舒服的徵兆,並且盡快帶寶寶前往醫院進行診斷。
 
3. 屁屁沾到便便不舒服啦!
想像一下屁股沾到便便的感覺是什麼?若您都覺得有些噁心難以想像了,寶寶肯定也會有相同的感受。因此別責怪寶寶需要被換尿布時,幹麻總是要發出較大的哭聲,如此的表達方式就是要告訴您:「快來幫我換尿布,我快受不了啦!」
 
4. 愛睏啦!快來哄我睡覺
疲倦的寶寶在進入睡眠前,很需要安靜且舒適的睡眠環境。因此他們會便會透過哭鬧,向爸媽表達想要睡覺的生理需求。此時的啼哭由於寶寶疲憊想睡的緣故,通常不會太大聲且音調較為低沉,但維持時間卻較久,甚至到寶寶順利被哄睡進入夢鄉後才會停止。
 

啼哭類型/聲音狀態&解決方式

哭聲音量

音調頻率

持續時間

停止哭泣這樣做

肚子餓的哭

讓寶寶進食即可。

身體不適的哭

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後,若發現有任何疾病徵兆則立即前往醫院就診。

尿布濕的哭

儘速幫寶寶檢查/替換尿布。

想睡覺的哭

進行睡眠儀式哄睡寶寶即可停止哭鬧情緒。